顾吾念之

绿水悠悠天杳杳

安幽思,念长情

故事里的少年策马而去,前尘过往,皆化烟云。那些故事里的人物都已远去,红尘滚滚,风起风息,属于他们的故事已经说完,唯有那情义千秋,代代传承。
·萧庭生
海宴想必是爱极了这个角色,所以才会将那些人性中最宝贵的特质都赋予这个人物。为将,一生戎马,保境安民;为臣,一腔碧血,鞠躬尽瘁;为父,严慈并济,言传身教。生于忧患却无怨怼,位高权重而不改初心。这样完美的毫无破绽的人物,大概现实之中很少存在,正如孙淳老师说的,人们在生活中不能完成的人生,通过某一个人物的塑造解脱了出来,庭生,就是这样的角色。(巧合的是我所见过的这样的角色只有两个,另一个是几年前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瞿恩,而两个角色都是孙淳老师饰演的)在路原墓前他告诉平章,长林风骨的承袭与延续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交托长林军令时他告诫平旌,权高必然责重,日后所下军令定要不负天下所托;皇权与天下的两难抉择之间他说,长林之重,不在权位富贵,长林之重,重在保境安民;平旌回京受审他告诉飞盏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儿子而使这朝堂上的立场大于是非;最后在朝堂之上他仍不忘教导元时,为君者要时时心怀忧惧,胸怀万民。长林风骨袭自祁王,当年祁王宁死不反,而作为祁王后人的庭生亦是不负先父恩师,一生风骨昭昭。只叹天道幽茫,最终长林王府还是如当年祁王府一般,在朝堂的波诡云橘,权力倾轧下草草落幕,让人不禁问一句这世代忠贞热血,怎么就走到了今天的地步?所幸庭生通透豁达,此生三幸已足矣。衣冠,葬王陵;遗骨,归梅岭。祁王一脉,大约只有到平旌才能终得善终吧。
·萧平旌
对于平旌,想来海宴还是偏心了一次,让那个背负重担的少年历经千帆后重新变回了曾经潇洒恣意的模样。那个鲜衣怒马,飞扬跳脱的少年啊,本该受父兄一生庇佑,永远保持那明亮耀眼的模样。可是不过短短数年间,父兄皆离他而去,他不得已担起兄长肩上的重担,努力活成兄长的样子。不过短短一瞬,便已不复当年的少年模样,可惜就算是这样,就算立下不世之功,却最终没能逃过权臣构陷,父亲在自己眼前倒下,长林之名不复存在,不知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寒凉。但他终究是承袭了父兄的风骨啊,所以当元启谋反,金陵沦陷之时他依旧选择了下山勤王,去做那些他认为应该承担的事情。直到最后在兄长的墓前,他才最终放下了一切,成全了自己。这数年间的心酸悲苦,皆化为这樽中浊酒,倾倒于此。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那个少年啊,世间并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你的父兄也从未想过逼迫你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模样。红尘波澜不断,也只望少年能如父兄所期望的那般,余生平安喜乐,放舟江湖。
·萧元时
我并不喜欢元时这个角色,因为我总认为造成这一切悲剧的是他的优柔寡断,是他听信庸臣和妇人的言语。甚至,景琰开创的那个政治清明、去伪存真的大梁也是因为他才沦至这般山河飘零的境地。只是他又何尝不苦呢,最终的结局平旌尚可归隐江湖,而他却只能在至亲故友一一离去之后,独自高坐在龙椅之上,守着这一片江山。元时,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能保护你,但愿你能记得庭生最后的一番告诫,守护好那些需要你守护的人,莫再步了当年老梁帝的后尘。
愈思长林,志在丰草。也不知海宴是有心还是无意,长林长林,不正合了长林丰草的隐逸之意。这是最好的结局,北境军永以长林为名,当年那个月下舞剑的少年带着他的赤子之心从此快意江湖,长林风骨自会在天地之间永存,无论今后那朝堂会成何模样。

评论(2)

热度(31)